办学历史与理念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湖南文艺学院,是湖南省内办学历史最长、最负盛名的高等美术学府。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450余人。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美育人”理念,构建“艺术+思政”育人格局,创新艺科融合模式,着力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培养兼具文化和艺术素养的高水平复合型美术与设计人才。
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院坚持“大美术、国际化、开放式”的发展思路,打造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获批了艺术学(美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美术与书法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设了艺术学和设计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学科教学(美术)、美术与书法、设计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学、环境设计、数字媒体5个本科专业,并获批了中德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坚持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发展,紧抓师范教育,使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学3个专业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专业通过了国家二级师范专业认证。
人才队伍建设
学院坚持“国际视野引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多元合力育人才,灵活开放用人才”的总体发展思路,打造了一支综合实力强、高层次人才多、国际化程度高的创作队伍。83位专任教师中,4位入选“长江学者”“万人计划”“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等国家级人才计划,24位入选“芙蓉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湖南文艺三百工程人才”等省级人才计划。拥有教授19位,副教授27位,专职外教5位,还聘请了数十位来自美、德、英、法、意、澳、韩等国的外籍专家和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多位教师担任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兼职,并获得中宣部“时代楷模”、教育部“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国际化发展
学院于2018年加入了国际艺术院校联盟(Cumulus)。与德国柏林媒体设计学院共同建立了艺术设计学国际办学项目。在德国、英国、韩国建立了3家中国文化与艺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国际化资源优势,建立了涵盖国际工作坊、海外大师班、国际在线课程、多校共选课等国际课程体系,并在文字设计、企业形象、城市社区改造、乡村景观改造等方面开展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实践。
平台建设
学院拥有全国仅12家的国家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近年来建设了湖南省汉字文化与艺术研究基地、湖南省公共美育科普基地、湖南省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湖南省科技赋能文化产业领军团队等7家省级教研平台。与后湖国际艺术园、湖南省美术馆、湖南博物院、中南传媒、湖南卫视等单位共建了10余家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
科研与教学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要项目,多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省级思政师范课程,获得了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等重要教学奖励。本科生、研究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人气奖等“双创”与学科竞赛奖励200余项。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广受用人单位青睐。
艺术创作与社会服务
近年来,学院师生创作了一批入选国家脱贫攻坚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中宣部建党百年大型群雕创作工程等重要美术工程的作品,多件作品获得全国美展银奖、铜奖、“中国美术奖”特别奖、湖南省文学艺术奖等多项高层次奖励,并为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央党史馆、国家外交部等单位永久收藏。主持了国产大飞机驾驶舱屏显字体设计、国产操作系统艺术设计、建国70周年湖南彩车设计、长沙地铁数字艺术馆设计等“大国重器”和“文化强国”领域的社会服务项目,并获得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华美奖”、德国红点奖、德国iF设计奖等重要行业奖励。主办、承办了中国第二届插图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展、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理论研讨会、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之春”特别项目、西班牙马德里湖南文化创意展、湖南高校毕业季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和展览。通过高水平的创作与展览活动,助力湖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关键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发展愿景
目前,学院正秉承“教学为本、学术立院、怀文抱质,厚德载物”的院训精神,致力于建设教学、科研、创作并举,国际性、综合性、创新性兼备的,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教学型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