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院要闻 >> 正文

【长沙晚报】勇创艺术的时代高度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5-15 阅读次数:

朱训德1992年作品《朝天辣》(绢本)。

朱训德教授2012年作品《时空 · 氤》(纸本)。

2002年《晚炊》 (绢本)。

他的画空灵、飘逸,充满清新浪漫的气息;

他为人温和、谦逊,平易近人,一派爽朗儒雅之气度;

他社会工作管理工作很多,却对绘画从不懈怠。

他喜欢怀素的狂草,苏东坡的诗词,屈原的《离骚》;喜欢敦煌的壁画,马王堆的帛画;喜欢舒缓而诗意的中国古典音乐……

他就是著名的中国画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朱训德教授。

工笔画发源于湖南

记者:您一直从事国画的教学与创作,能简要谈谈中国画的特点吗?

朱训德:中国画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工笔画在线条、色彩方面很讲究,耗时十分长,有浓烈的创造精神,精致典雅是其特色。写意画则以水墨为载体,书画相融。湖南的工笔画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有陈白一等,作品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东南亚等地都有展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工笔画领域,湖南是中国的领头羊,中国工笔画的水平有多高,就要看湖南工笔画的水平有多高。

湖南还是中国工笔画的发源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凤图,就是典型的工笔画,现今最大的工笔画画家群体也在湖南。湖南工笔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湖湘文化气息,清新浪漫是其特色。

记者:您的《人文时空》《过小年》《闹元宵》等中国年系列画作中,与长沙马王堆帛画的图案有异曲同工之妙,您也不止一次提及马王堆和岳麓书院。请问,它们对您有哪些影响?

朱训德:中国最早的三幅帛画就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马王堆的漆器盛载着汉代的雄浑,岳麓书院的砖瓦蕴含着楚地的书香,湖南铭刻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辉煌。在这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下,我很多的理念都吸收了楚文化的浪漫诡异和汉唐文化的沉雄深厚,融合了印象主义的色彩因素和表现主义的符号特征,在内涵上则更多地回归东方精神。我的《中国年》系列作品的用色则借鉴了楚汉墓室壁画和漆器的特征,运用丰富的肌理和质地丰富的画底形成厚重的画面质感,呈现出一种凝重而深远、恢弘而震撼的美。

要勇于创造文化艺术的时代高度

记者:湖湘文化有何具体特点?它又是如何表现在艺术创作中的?

朱训德:我认为湖湘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浪漫”的创新意识,这源自屈原的《离骚》、《九歌》。这种文化是豪放的、有气派的,它不在于一字一物,而遨游于天地之间。作品中的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时空的人文精神和宇宙意识,充满了浪漫意识和敢于创造、敢于担当的精神。也就是说,它不仅仅局限于抒情,更勃发着巨大创新生机与力量,致力于为民族文艺复兴担当使命。具体体现在不排斥传统,而是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拓展创造。现代中国需要的是与世界对话的艺术,而不应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吸引传统中最优秀的部分,创造性地体现在思维上、创造观念上、技法变革上。不能老是临摹古人,而不创造。超越古人,这才是敢为人先,勇于创造文化艺术的时代高度才是湖湘精神的灵魂与性格所在。

记者:您创作了许多获得国际赞誉的作品,其中,您最喜欢哪些作品?

朱训德:在我看来,我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是非常不同的。早年的一些作品,如《春花集锦》《暮光》《山月无声》《春兆》《冬语》《晚炊》《洞庭吟》《朝天辣》等,都是抒情清新的风格,以表达人生为主。而近来的作品,如《中国年》系列,则致力于探索新的材料新的题材,将中国的绘画传统理念与西方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强化并融合“线”与“彩”,直接以色造线,从而刻画出粗犷飘逸的造型。其中更采用了我自制的绘画材料——岩彩,它是用山上的石头磨成的,这种材料的颜色千年不变,色彩浑厚而璀璨。


大气昂扬应是国画的品格

记者:您认为中国画的精髓是什么?您如何看待现当代的中国画?

朱训德:国画的精髓就在于中国的诗意精神,这种诗意精神表达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意境,展现人文、自然、宇宙等的精神主题。它不在于具体的事物,而在于用线条之美、色彩之美、韵律之美,表达一种意象、一种诗意、一种情怀。最近我画的《时空》系列作品就是基于这种思考。

我曾经去过法国的罗浮宫,看过美国和日本的艺术博物馆,也欣赏过故宫和敦煌的艺术品,我发现,只有充满创造活力的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这就是我更偏好汉、唐艺术的原因,因为它的精神自信和开阔心境,体现了民族风采。汉唐文化中的大气和昂扬,充满了生机和力量,这是中华文明的高度所在。

不仅是国画,现代中国文化人都应向汉唐时期学习,同时向世界一切优秀文化艺术敞开胸襟,弘扬这样的大气和昂扬的品格。只有充满生机的作品才能与世界美术对话。

记者:您一直强调“小我”要溶于“大我”。在您看来,身处现今的环境中,画家和艺术家们应如何溶于“大我”?

朱训德:所谓“小我”是只在乎眼前物质的需求。但物质的“我”是有限的,精神的“我”是无限的。因此,要忘却“小我”,就应忘却眼前的、物质的需要。而“大我”,则是指为未来国家文化建设做出努力。对于我来说,湖南“艺术高地”的发展就是“大我”。从“艺术长沙”,到“艺术湖南”,再到“艺术中国”,湖南的“艺术高地”一定会成为中国的“高地”,而我就将湖南艺术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实现“大我”的过程。简而言之,中华文化艺术的全面复兴更是我们文化艺术家的“大我”。


原文链接:http://cswb.changsha.cn/html/2014-05/09/content_40_1.htm

上一条:美术学院召开领导班子及成员征求意见民主评议会

下一条:【长沙晚报】我们都是守望青春的稻草人

【关闭】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