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我院首期“20×20 与师说”教授与学子面对面茶话会于美术学院专家楼214室举行,院长李少波教授与20名学生代表共话学习成长,围绕AI技术冲击、职业发展路径、艺术价值重构等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
活动伊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率先抛出“设计师会被AI取代吗”的问题,李少波以梵高画作与AI生成作品的对比为例,阐述了艺术与技术的差异。他指出:“技术能复制笔触,却无法承载艺术家用生命淬炼的精神内核。”他通过国产大飞机驾驶舱界面设计案例,进一步阐释专业设计的不可替代性,强调人类设计师的经验沉淀与责任担当。面对技术浪潮,他提出“双轨战略”:既要掌握AI工具提升效率,更需筑牢审美判断与创新思维的护城河,以应对挑战。
针对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迷茫,李少波以校友跨界担任文旅局长、科创企业高管的鲜活案例,颠覆传统就业认知。他强调,在湖南省“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战略背景下,学院正通过国防科大、湖南博物院等跨机构合作,打造“研究型设计”实践平台,培养既懂美学又能驾驭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当谈及抽象艺术为何被质疑时,李少波以当代艺术家篡改路牌创作《葛宇路》的案例,揭示艺术功能的时代转向。他指出,艺术已超越传统审美范畴,成为社会思想的触发器。他鼓励学生突破技法局限,关注艺术介入现实的力量,以艺术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在探讨创作灵感时,李少波解密“从橘子洲出发”文旅项目背后的文化深耕过程,分享了团队如何将《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转化为视觉叙事的经验。同时,他也谈到了国产大飞机操作系统设计的经历,强调了设计师的专业精神和对每个细节的敬畏之心。
活动尾声,李少波以自身从美术教师到国际设计师的转型经历为例,勉励学子保持对艺术的初心和使命感。他指出:“AI可以生成图案,但无法替代人类用设计解决社会问题的使命感。”他寄语学院青年既要拥抱变革,更要培养“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学术定力。
本次活动通过小规模深度对话的形式,成功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共振的学术场域。据悉,“20×20 与师说”茶话会将作为学院常态化育人项目持续举办,邀请学界业界名师、精英为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想碰撞的平台,助推我院学科建设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为我院艺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注入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