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苏曼 摄影记者 伍嘉俊)灵璧行,我们正年轻。7月25日,美术学院赴安徽调研团队队员走访当地政府部门,开展一场有关钟馗文化的小型座谈会。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当地文化局局长王从效,副局长耿瑞英,非遗申报股股长石亚莅临此次座谈会。
王从效在谈话中说道,钟馗画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它缘于吴道子粉本,经过长时间民间艺人的传摹和创新,受杨斐、龚开、高其佩等文人画的熏染,形成了灵璧钟馗画特有的风格。钟馗画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土而不陋,俗不伤雅”,民间视其为降魔消灾之符图,被尊为“灵叛”。
石亚提到钟馗画是中国民间美术殿堂里的艺术瑰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早在1915年时荣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大赛或画展,参赛(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钟馗文化表现手法千姿百态。除了绘画的形式,还有剪纸、皮影戏等。
据了解,钟馗文化是与楚汉文化、奇石文化并列的灵璧三大文化之一。目前,钟馗画已成功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朝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不懈努力。与以往浓厚的神鬼色彩不同,新时期,钟馗画作为传统的民间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