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研 >> 教学一线 >> 正文

我院开展第219期教师教学思享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05 阅读次数:

6月3日下午,我院在设计楼 207 教室成功举办第 219 期教师教学思享会。本期活动以“以展促教,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李翀宇、李婵、曾庆抒三位老师主讲,学院各系师生参加了交流研讨。

李翀宇以“数字媒体人才创新力培养的项目制课程实践路径”为题聚焦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聚焦时代技术挑战与社会需求,分享了以激发学生创作力与自主学习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实践。直面激发兴趣与驱动自主学习的核心诉求,课程体系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制为引擎”的改革路径,将知识能力培养深度嵌入真实创作情境,有效驱动学生开展自主、协作与探究式学习。改革实践高度聚焦成果转化,从社会价值链接、艺术科技融合、AIGC提效赋能以及虚拟场景拓展四个维度有力呈现。这些实践清晰勾勒出一条以项目制为核心、驱动创意成果高效社会化与价值化的创新培养路径。

李婵以《角色设计》《动画雕塑》课程为例,依托长沙青年媒体艺术作品联展,详细讲述了学生深度参与“米嗲崽”IP 制作的全过程,教改过程直面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与作品内核空洞等难题,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引擎”的课程体系,将知识、技能与产业深度嵌入项目的真实制作情境,有效促发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向主动探索者、创意实践者与价值创造者,实现“课程—项目—产业”融合,推动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与资源协调者转型。这些实践清晰勾勒出一条以项目制为核心、驱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与教学成果高效社会化、价值化的创新培养路径。她认为,这样的教学成果可视化程度高,易于转化为展览、作品、社会服务或创业计划,能进一步延伸为“教学成果—社会价值—教学反哺”的正向循环。

曾庆抒以“项目式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了《用户研究》课程教改思路和举措。该课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工坊化“做中学”场景,与广汽研究院前瞻设计部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式教学,提出“四阶七要素”课程建设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企业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前沿技术、实践平台对接企业研发,实现了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技术应用和师资队伍的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了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依托产教融合项目,近2年学生立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12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在自由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项目制教学的评价体系”“校企协同中的资源共享”“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核心能力画像”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鲁雯教授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指出依托项目和社会需求培养针对性人才的必要性。鲁主任还表示,数字媒体艺术系将以思享会为契机,持续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鼓励更多教师将课程目标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拓展“展—教—研”融合深度,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本土文化自信的数字艺术创新人才提供坚实支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能力发展科科长廖志华高度肯定了三位老师在教学改革中的成效,同时也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他强调在制定教学改革或设计课程时,必须对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将大的目标细化为小的指标,并以此作为课程改革和认证的基础。此外,提倡采用团队教学形式,以提升课程效果。在注重实践类课程建设的同时,也应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结合。


下一条:2023级艺术设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企业传播与编辑设计课程作业艺术展览开幕

【关闭】 打印    收藏